医院新闻
艾德科普(34):耳不听,心不烦!老人听力下降的影响仅仅是沟通障碍吗?
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,身体机能正在逐渐退化,这样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在生活中:
母亲在厨房切菜,门外“咚咚咚”敲门声不断,一直得不到回应。
父亲与老邻居在楼下聊天,“啊,什么?”似乎成了父亲的“口头禅”,时常挂在嘴边。
每每提及他们的听力似乎不如从前,得到的回答总是"年纪大了听不到正常,正好我们也喜欢清静,挺好!”
可是,事实真的如此吗?
听力的下降,带来的可不仅仅是“耳边的清静”,更有无穷的危害。
言语交流能力下降
在过去,人们常常提及“十聋九哑”:因为听力下降带来的影响,他们常常也因此不会开口说话。
随着人们对听力的重视,听力下降后及时进行干预,因为听力问题导致无法进行言语交流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少,但对交流带来的影响依然存在。
老年性耳聋早期表现为清晰度下降,特别是噪声环境下清晰度差,当听力损失加重时,在安静环境下言语交流也变得困难。
此时,时常听错对方说话的内容、需要对方多次重复说话的内容会频繁发生,听不清、听不到对方说什么,自然而然也没有办法回答和继续交流下降,交流能力也会受到影响。
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
听力的下降导致言语交流能力的下降,慢慢交流减少,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也就少了,社会交流能力自然也不如从来。
从社会心理学来说,人是群居性生物。找不到亲友分享交流,日子不如年轻时的丰富多彩。久而久之,人变得多疑、猜忌、自卑,情感交流能力下降,甚至出现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与社会产生一定隔离。
认知能力下降
痴呆老人走失,热心市民、警察护送痴呆老人回家的事件时常发现,人们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也不断增加。
据报道,老年性痴呆症在我国患病率为2%~5%,随年龄的增长,患病率逐渐上升。目前每年新发病约1%,高龄老人可达10%~20%。
而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发现,老年痴呆症在伴有轻、中、重度耳聋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、3倍和5倍。
影响人身安全
马路上,看到老人无视后方“滴滴、滴滴”的喇叭声,依然固执的走着,是不是有那么一瞬间,会气愤他们怎么听不到喇叭声?吐槽他们难道不知道危险吗?
可事实上,随着听力的下降,他们可能真的没有听到喇叭的警告声。
此时,听力下降导致他们对生活中的危害警告声(如汽车鸣笛、火警、周围人的提醒声等)的感知能力下降,严重者甚至会危害到生命安全。
目前医学上无法彻底治疗耳聋,只能通过佩戴助听设备的方式辅助听声,从而回归有声世界。
验配须知:
(1)所谓“验配”即首先要给患者检查耳朵听力损失程度,就像配眼镜要检查视力一样,助听器验配是根据听力损失来配的,不能随便购买。
(2)助听器验配是指在助听器**技术人员的指导下,选择适合自己听力状况的助听器。
(3)再者助听器本身也有千差万别。每一类、每一款等都有自己的特点。
(4)刚使用助听器所听到的声音和原有听力听到的声音存在差异,需要适应一个阶段。一般需要1~3个月的适应期。
(5)助听器放大所有声音,听力患者长期生活在“安静”中,一旦听到外界的各种声音,一时不能适应,觉得吵而厌烦。因此配戴者必须再次学会排除不需要的背景声音。***初阶段,需要有耐心,助听器的配戴时间应慢慢加长,音量一开始应调小些,待习惯后再逐渐加大。
艾德医院温馨提示:
在日常生活中,要多关爱老人听力健康问题,助听器选配,一定要去正规的验配中心。
艾德助听器验配热线:0373-4488599
13462355865
返回顶部
扫一扫 关注我们